山丹:农民肖生鹏用草筑起精彩人生

作者:山丹县农机局 本站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3日

  今年50岁出头的肖生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十多年来,他利用山丹马场独有的地理及气候环境,从2006年起引进种植青燕麦取得成功后,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青燕麦,不仅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他也用“草”筑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其实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山丹马场种植青燕麦取得成功后,无意间在阿里巴巴网站发了一条销售信息,当时想可能没有人会注意,没有想到过了不久,竟然有两家草业公司和我联系,结果当年我种植的青燕麦全部通过网络销售了出去。”说起十年前销售的第一单生意,肖生鹏仍然记忆犹新。
  
  种植牧草的前景虽然广阔,但是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发展壮大的。从2011年起,肖生鹏联合本村的59户农户筹资500万元成立了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作为理事长的他打破了一般农机专业合作社“带机入社”的模式,采取“带资入社,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筹建模式,共同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盈余分配办法、农机作业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使合作社走上了专业化作业、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轨道。同时,紧紧依托现代牧业和秋实草业公司,采取“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合作社的发展既有市场又有基地,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山丹马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种植的青燕麦逐渐被国内的蒙牛、伊犁等大型奶牛养殖场看好,且需求量逐年加大。肖生鹏准确把握这一市场商机,一方面与现代牧业、秋实草业等国内大型草业公司加强联系协作,一方面积极在山丹马场承包流转耕地,种植的青燕麦由刚开始的几千亩逐步扩大到现在的3万多亩。经过多年的发展,肖生鹏和他的合作社不仅与现代牧业和秋实草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在马场建立起了稳固的种植存储基地,带动了山丹马场的牧草生产走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也打响了山丹马场全国最优质“青燕麦”的品牌。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青燕麦的品种及品质也呈逐年退化的迹象。为加快种子改良,肖生鹏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研究院紧密协作,在山丹县位奇镇马寨村承包流转土地3000多亩,引进优良青燕麦种子进行培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培育的种子已得到省内外种植客户的认可,且全部销售一空。今年他计划再增加流转土地2000亩进行种子培育,带动县内更多的农户发展草产业。同时,他利用河西地区苜蓿草种植收割的时间差,积极组织合作社大型农机到张掖、酒泉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增加合作社收入,去年合作社年经营收入达到800多万元,人均分红在10万元以上。
  
  辛勤的劳作换来丰硕的成果。通过几年的发展,肖生鹏和他的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固定资产1300多万元,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69台(套)。肖生鹏当选为中国草业协会会员,内蒙古农牧协会理事会成员,加盟易牧连锁网上销售超市,通过草都大宗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优质牧草网上销售。他的合作社也成为国内牧草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