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声隆隆奏新曲——张掖山丹县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见闻

作者: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齐兴福 翟继宗 本站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7日

  
  冬日,记者来到山丹县位奇镇侯山村,农田里几台大型拖拉机拉着平地机、深耕机正在作业。这是山丹县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山丹县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201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5.8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75%以上,农机经营总收入2.4亿元。2016年,山丹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28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许多的耕地被闲置的现象,山丹县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出台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和种植大户成立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村土地“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2006年以来,山丹县先后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2亿元,带动地方农户投资3.82亿元,8个乡镇10521户农户从中受益,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农机具装备水平。
  
  据了解,近5年山丹县共争取购机补贴资金8169万元,补贴大中型拖拉机3663台,联合收割机198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0750多台(件)。目前,全县拖拉机总量达到17249台,平均每2户农户拥有一台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配备结构得到全面优化。
  
  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土地集中成方连片是关键。山丹县因地制宜,在带动土地规模经营方面采取了四种模式:一是土地流转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二是委托管理模式。由农机合作社农户土地或生产实行全委托、环节委托等方式,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专业化生产服务;三是联耕联种模式。在确保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打破户与户、村与村的界限,由农机合作社统一作业耕种;四是土地入股模式。由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农机入股等形式,不断壮大规模。
  
  今年,位奇镇十里堡村村民李鹏流转周边土地3000亩,种植马铃薯、洋葱等作物。他的做法是将土地从种到收的机械化部分外包给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外包后,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活,打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来了,从种到收操心少了,压力小了。”李鹏说。
  
  李鹏提及的金盛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拥有大型机械10台套,各类机械合计60台套。近年来,这家合作社大胆创新,积极与周边农户合作,2016年的作业面积发展到了5.5万亩,综合收入达210万元。在山丹县,像“金盛牛”这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有35家,其中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4家、市级6家,入社社员378户,从业人员667人,拥有各类拖拉机2154台、大中型拖拉机339台、配套农机具1590台,农机总动力1.49万千瓦。
  
  新模式带来好效益。2016年,山丹县在清泉镇、位奇镇等乡镇村社建立了9个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万多亩,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完成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达到了政府示范群众看,群众学会自己干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全县今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9.2万亩,占全县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的63%,规模经营户达到647户,千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27户,全县农业机械化正在快速发展。

新闻来源地址: